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 破解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窘境

2018-11-10 20:23:00    康康    3637    转贴

借政策扶持东风,融资租赁在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也愈加高频地与文化产业碰撞出火花。

“北京大业传媒集团以自主创作的卡通宝贝‘洛宝贝’标识形象著作权为租赁标的物,从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2亿元的融资支持。”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陶勇11月6日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北京市交易团“高端对话”活动现场分享的这则案例,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一批文化企业得以快速成长,但由于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大多“轻资产、重创意、规模小”,核心资源主要是无形资产,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方式获得支持,普遍面临融资窘境。尽管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无形资产质押”信贷产品,但业务规模较小,对文化企业支持有限。
   为促进知识产权价值转化,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题,政策层频频发力。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中宣部和财政部组织发布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对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做出有效规范;银保监会设立普惠金融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知识产权局推出多项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
   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推开的。2015年9月,北京市在全国首创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明确在文化教育服务领域“试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文化资产的融资租赁”,即以文化企业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文化资产为租赁标的物,以售后回租的形式向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文化企业创造出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不但可直接用于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还被赋予了与飞机、轮船等有形动产同等的价值,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融资支持。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出租人,还先后发行了三期以无形资产融资租赁应收债权为内容的ABS产品,发行总额超过20亿元。由此,知识产权得到了使用价值、流通价值和资本市场价值的三重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的效用和价值被多倍放大,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开发、登记和利用的积极性。
   据了解,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授权开展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的首批试点企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通过无形资产融资租赁直接支持文化企业400余家,融资金额超过8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产品提质增效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项目”。

在北京市文创产业“投贷奖”政策的引导下,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北京市文创金融服务平台,拓宽了无形文化资产融资租赁的适用空间和政策效能。该平台上线11个月来,注册企业已达4000余家,注册金融机构160余家,撮合融资超过80亿元,形成了文化金融生态圈。预计三年内,该平台汇聚文化企业将突破1万家,未来还将惠及北京市20余万家文化企业乃至全国的中小文化企业。
   作为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蓝陶勇认为,未来,随着各项正向激励机制的不断推出,我国营商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各类企业的活力将进一步迸发。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高效推进下,在各类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文章来源:互联网)

鲁ICP备18009579号-2
蝉知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