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以涵:浅议中小微融资租赁

2019-04-04 12:00:00    康海    3428    转贴

在中国,融资租赁的本质其实是金融,2018年融资租赁监管职责划入银保监会,符合了当前金融业统一监管的趋势,融资租赁行业涉及到实体经济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央行行长易纲曾说过,金融的利润来自于资金收益、风险收益与提供服务,易纲强调金融的本质是竞争性服务业。

从2007年租赁开始井喷式扩张,注册融资租赁公司超过10000家,但大部份是寻找套利或资金错配的收益。所以大多数租赁公司基于重资产低毛利的特性,平均ROE多在10%左右徘徊,能到15%ROE算是优秀了。譬如租赁一般是中长期,而银行资金因为流动性传导的堵塞,监管的偏好,大多是短期资金,所以寻找资金错配的收益。

整个租赁产业赚取真正的风险与服务的收益其实是很少的,近年来财权事权日渐向中央倾斜,地方财政收入增量有限。

行业在2018年开始也纷纷找寻转型机会,包括汽车金融、供应链金融、小微租赁等等。而小微租赁的对标龙头企业,仲利国际长年高于20% ROE与4.5% ROA与低资本的消耗,与在2018年亮丽的经营成果也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资产规模是其它龙头企业的十分之一不到,但营业收入等量,净资产收益率是其1.5倍。高达3万家的客户规模更是对实体经济有显着的贡献。

很多人以为市场上做小微的只有一家公司,其实市场上很多是长期默默的在经营这块市场,包括金租都有,也很多人认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肯定风控难度高。其实我观察到的目前市场上以小微为聚焦的租赁公司,大多不良率控制的妥妥当当,有的经营回租型小微,经营五六年以上非常保守的经营,甚至没有不良。

以小微市场的平均不良率来说,在2018年景气波动时也没有显着的上升。因为小微只要获客得当,是相对于大型项目更容易穿透的。譬如小微企业大多比较专注本业,很多做了一辈子就一种产品,比上市公司动不动就数十家或上百家关系企业,各种多元性投资,穿透起来自然相对容易。

大家都知道小微企业具有高度信息不对称的特性,但高度信息不对称仍是有迹可寻的,只是需要与大型项目差异化的风控手段,譬如更要注意软性质的因子。只是信息不对称终究是很难被消除的,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也是普遍情况,所以风险定价是不可避免的,产业有周期,景气有波动,实控人去澳门一趟公司就没了,去美国学习一周股价就能掉一半,什么事都有不可预期的事发生,我们这行没有天才,或专业高到能事先趋吉避凶,风控不是占卜,只有做好量化信用风险管理,用资产组合的角度来控制风险。

风险定价的原理其实就是要用比较高的价格来弥补可能的损失,但这就又遇到风险的逆选择的问题。会不会租赁的价格高,所以奔着来借钱的其实都是高风险的客户,我从事租赁十多年,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依我的观察,2018年的租赁产业普遍遇到的雷爆大多都落入此怪圈,我虽然风险定了价,收了比较高的利息,但我期待的其实是这个客群里相对低风险的客户,这样我才能赚取利润。但大部份的人给风险定了价,真正进圈的却是这个客群里相对高风险的客户,在信息不对称时风控能做的事情其实是有限的。

所以小微租赁跟大项目租赁一样,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风险的逆选择问题,风险的逆选择的解决方式与取得信息的方式和辩识成本有关,就像是大部份的人都会问我的问题,做我们小微的这么贵,为什么不良会这么低,这问题解释不容易,牵涉范围广,下次有机会详述。第二个问题就是小微难的是规模化与规模化后会有什么问题。

信用风险管理里难度不在单案的风控,风险基于大数法则下是能量化的。小微要面对的是上规模后的管理,市面上10亿就成为大多数小微规模的门槛,在此规模以内,小微可以说是进入门槛相对低,组织体系与原有大项目相同也无碍控制风险,能看大项目的风控人员,也一定能看小微项目,不该放的肯定不会放,不过该放的也多数不会放或放不掉,所以只是没效率而己,但如此一来作业成本会很高。所以换句话说小微是门高成本、但也可以高收益的产业。

在与债权相关的主要成本有三项,资金成本、风险溢酬与作业成本,彼此相互关连,而小微难的其实是作业成本高。小微的单案金额低,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相对低、作业成本比风险成本还高,所以需要一套系统上规模的经营,并让资产运用效率提高。譬如在小微里很强调贷后,处理贷后是宁可赔钱也不拖着,这就像在有些人眼里商品和钱是两样东西,卖的不好的东西要打折就像割自己的肉,但生意人看来,它们只是财富的不同形态,所以更注重资金周转速度。

要想成规模化并有效率的管理,首先要面对的是重运营,同样200亿的资产,传统租赁可能只要300人,小微却需要1000人,管理100人跟管理1000个人是完全不同。小微从前端获客到取得并处理风险相关信息,一直到贷后都形成闭环,所以需要不同的薪酬体系、不同的组织架构。另外产品与组织还要具标准化与可复制性,要对资产做评级,要有风险模型帮助决策,业务与风险的决策链条的专业化,前中后台还要协同行动的才能在上规模时且因属地化管理而分散时,还能有效率的运转。所以综上所述,化信用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却不一定,因为有的时候对设备的专业化并没有为其带来护城河,加上大多没有建立自己的获客渠道,面对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对厂商的弱势有时沦为销售工具,实现风险定价不易,对承租人的风控主动或被动的不足,再加上产业周期的变化快速,直租的市场规模有限,种种因素的加总而经营不易。

现在供应链金融或汽车金融也好,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因为进入门槛低,过于依赖核心企业,没有风险识别能力做护城河的话,很容易扎堆的竞争而议价能力过低,最后导致利润大幅下滑而退出市场。

很多人说我们租赁要专业化,指的是产业专精。尤其租赁以融物为出发点,标的物本身就带有行业属性,所以很多人都把风控跟产业专精做直接的等号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以我从事租赁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没有什么比分散更能控制风险了。

其二,很多人都误会了产业专精的意思。产业研究专业化指的不是只对设备了解,是选定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细分产业,而不是宏观的产业。譬如机加工就太宏观,汽配是相对细分产业。而且产业研究是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的研究,不会是只有横向产业的研究。

其三,产业皆有周期。分散产业对风险是一种考量,还有人材的配置也是需要考量的,譬如在二级市场研究电子行业的分析师要转去研究化工是不容易的,在产业波动时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也会是一个问题,所以要选定相对弱周期的产业是比较重要的。

其四,很多人也问过我,为什么我们不重视产业,我说我们重视呀,只是没你们这么重视,因为站在风控的观点,产业特性只是一种影响风险的要素,但不是全部。如果去翻阅专注在行业专精而不在小微市场的知名龙头企业最近的年报,也在强调要关注企业的区域特性,并且要资产分散。量化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不分项目大小的。

  央行行长易纲强调金融的本质是竞争性服务业,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那租赁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其中有一条应该是要与银行差异化竞争,融物或直接融资对承租人来讲其实是一样的,借的方式不一样而己,除非有相应的税收优惠,要不然企业通常不关心操作架构。那同样是一块钱,银行的一块钱跟我的一块钱有什么不同,除了贵,我能提供什么给企业。所以除了提供服务外,很多时候是吃银行不愿下沉的客户群,也就是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

在小微里需要有一套系统的获客方式。很多人以为小微难是难在获客,不是的,小微难是难在获到本来就低风险的客户。如果只是要找到缺钱的小微企业,那其实不用找。银行大多是被动式行销,获客系统的建置也是大多数银行做不到,也不理解。不过市面上也有做好小微的银行,例如台州跟泰隆银行就有自己一套的获客系统,银保监要求商业银行在目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将普惠型小微企业(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给小微的不良率容忍空间至少到了3%,3%也是大多数租赁做小微不良率的共同的界限,但银行习惯看第二还款来源,而不是第一还款来源,小微缺乏足够担保品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性,惯性思维之下大多银行背景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好小微,租赁市场有太多前仆后继的例子。

小微租赁说穿了仍是量化信用风险管理的那一套,不神秘也不特别,小微租赁的难不在于风控,不在于组织架构不同,在于既有的经营团队习惯了追求人均管理资产,思维能不能接受重运营的模式,甚至有没有量化信用风险管理的思维。回到开头所述,央行行长易纲曾说过金融是赚取三种利润,一是资金收益,二是管理风险,三是提供服务。金融通过大数定律提供专业的服务,降低风险,分散风险,从而达到管理风险的目的。所以,我认为租赁公司要依照其资源禀赋,要找出自己能赚什么钱,找出自己的护城河。而大部份的租赁公司可能要思考的是强化自己量化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来源于网络)


鲁ICP备18009579号-2
蝉知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