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站上风口 新老“选手”抢滩万亿级市场

2018-11-22 09:10:00    智远    1358    Copied

2018 年供应链金融站上风口,传统金融机构、核心厂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机构纷纷杀入,抢滩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华南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这一轮供应链金融热潮中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核心厂商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其背后各有考量和动机;二是各参与方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核心企业门槛、解决信用多层穿透问题,甚至“去核心企业化”来破解“链”上难题。

供应链金融风再起

“严格来说,供应链金融不是什么新概念,银行开展这项业务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平安银行从1999年就开始通过供应链金融来服务中小企业,和300余家核心企业开展产业链合作,历年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0万余家、提供融资近5万亿元。”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资深专家陈旭辉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供应链金融确实成为一个现象级的金融热点业务,受到极高的关注,这一点我们也始料未及。前阵子我们刚接待了好几家上门进行专项交流的银行同业。”

2018 年供应链金融站上风口,新老“选手”纷纷抢滩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各参与主体的动机不同,供应链金融的再度崛起,背后离不开政策驱动和庞大市场空间带来的吸引力。

2017 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简称“84号文”),要求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84号文被业内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监管明确提出支持供应链发展,并设定了数量指标,各方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分析人士指出,除政策驱动外,供应链金融火爆背后不乏市场吸引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13.7万亿元,余额占今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6.3%。应收账款是小微企业获得供应链融资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的海量中小企业未能得到金融资源的有效支持,国内贸易应收账款、存货以及预付账款规模合计接近110万亿,天量的贸易资产规模蕴藏的巨大金融价值未得到有效利用。”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

这一轮供应链金融热潮中,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核心厂商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

陈旭辉表示,今年核心企业搭建产融平台、进军供应链金融趋势最为明显,包括海尔、TCL、美的等大型核心企业都在抢滩这一市场。目前核心企业进军供应链金融的内生动力主要有三:一是核心企业通过支持自身供应链内成员企业,可以梳理并优化供应链管理节点,提升供应链整体经营效率;二是在现阶段,大型企业传统实业经营利润有所下滑,激发了其通过挖掘供应链金融价值、提升整体利润水平的动力;三是伴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要求不断细化,通过供应链金融安排优化财务报表,成为众多大型核心企业的共识及选择。

“对核心企业来说,上游决定采购成本,下游决定销售。只有帮助整个产业链提高金融效率,才能和其他核心企业的链条进行竞争,这是核心企业介入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动力。”华南某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对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链条与链条的竞争。如果核心企业很强,但供应商很不稳定,会削弱核心企业竞争力。

传统金融机构方面,今年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数十家银行纷纷发力供应链金融业务。

过去中型股份行一直是银行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力。由于供应链金融存在单笔贷金额小、操作环节繁杂等特征,相对属于劳动密集型业务,不太受大行青睐,而小银行受制于核心企业客户资源和供应链专业风控技术,参与程度也相对较低。

“今年中小银行明显加大了供应链金融参与力度。”陈旭辉指出,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家政策鼓励,监管部门不断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二是供应链金融通过嵌入企业日常经营流程提供服务,可以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和资金的用途,风险相对较小,银行还可借此实现基础客群的稳定获取,有些外资银行将其喻为“银行业务稳定器”;第三,无论是授信资金规模还是价格,中小型银行都难以满足核心企业直接授信的要求,但可通过满足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来拓宽、稳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空间。

破除“链”上难题

以参与主体和增信模式来划分,目前供应链金融可以主要分为四大模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应收账款增信式、核心厂商的产业链增信式、电商平台的交易信息流增信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增信式。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围绕核心企业展开,基于贸易真实背景(比如评估来自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上下游企业放款,这种模式被业内称为“1+N”模式。

“这种做法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银行来说,一般只有特大企业才能成为其核心企业,但不是所有银行都有这类客户资源;二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是有限的,参与主体只能局限于服务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或经销商,难以触达其二级乃至N级需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从今年供应链金融发展情况看,一大新趋势是通过降低核心企业门槛、解决信用多层穿透问题,甚至“去核心企业化”来破除“链”上难题。

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机构将区块链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以解决核心企业信用无法穿透、门槛过高的问题。以平安集团下属金融壹账通发布的“壹企链”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例,运用“区块链+电子凭证”技术,连通供应链各个参与方,将核心企业强信用层层传导至供应链的末端,将七成多原先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此外通过将线下交易线上化,引入众多数据源实现交叉认证,降低核心企业准入门槛。

部分核心企业也将区块链技术嵌入自身的供应链平台。如TCL旗下的简单汇平台,目前已逐步开放自己的平台让更多的核心企业入驻,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开放平台的数据可靠性问题,进而解决平台方、核心企业、供应商、保理商等多方机构之间的互信问题。

“借助新技术能够解决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穿透多级,覆盖更多长尾端中小企业,将从根本上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叶望春表示。

目前,已经有银行在“去核心企业化”上进行探索。陈旭辉说,平安银行正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及AI等技术升级供应链金融业务。如通过科技手段对特定供应链条进行穿透式分析,降低甚至取消对核心企业的信用依赖,通过强化贸易背景校验和借助对应风控模型,为供应链末梢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辉腾金控脱胎于中铁中基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科技金融、产业投资、资产管理均围绕供应链金融展开。辉腾金控董事长岑鹏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辉腾金控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建立在能够观测到企业货物流通和仓储情况的基础之上。

“从我们这里获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它的货物在流通、存储过程我们都能看得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我们不仅仅关注核心企业,更应关注的是交易本身的风险,即商品流通性风险和商品价格稳定性,而非简单地看抵押品和担保品的价值。”岑鹏强调。

而在互联网公司模式中,阿里、京东、苏宁利用其平台累计的交易数据来推行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是平台信息流授信,通过提供的场景服务沉淀企业的交易数据、信用风险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发放贷款金额。”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多元竞争格局逐渐成形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赵一洋表示,未来切入供应链金融的主体会很多,龙头企业、物流公司、供应链服务公司、B2C电商、B2B电商、SAAS服务商、ERP服务商等,各方会围绕自身优势整合商户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资源来切入供应链金融服务。

赵一洋认为,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和金融科技两个方面。商业模式方面,核心在于如何通过商业场景整合商户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商业资源,形成供应链金融的底层商业生态,实现对主体信用和货物的双重控制。金融科技方面,关键需要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去降低获客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形成安全高效的供应链金融资产,例如区块链化的债权凭证或者智能仓储基础上的仓单质押等。

“企业之间的交易、运营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过去科技能力不足,数据无法得到充分运用。现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散乱、海量的数据可以被计算和观察。将供应链服务、资产进行数字化、标准化处理,是供应链金融行业变革的根本,大数据和科技的应用将决定未来的竞争走向。”岑鹏表示。

陈旭辉表示,过去主要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作为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体,由核心企业协助提供相应的支持及配合。随着核心企业“产融结合”、“自金融”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通过设立保理公司、租赁公司等类金融企业的方式进军这块市场。

“但核心企业的核心优势终归是产业经营,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往纵深开展,其资金体量和金融风控能力都会面临瓶颈。因此,核心企业和银行未来很可能会形成同生共赢的深度联盟合作机制。核心企业专注于自身生产经营优化,并定向开放产业链相关资源,而银行则负责专业风控技术的注入和资金资源的提供。”陈旭辉认为,相对于市场其他供应链参与主体,银行作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特定优势,包括:经营及牌照合规、公信力高、管理体系完善、资金动员及头寸管理能力较强等;尤其在业务实践和风控能力方面,银行可凭借多年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经验沉淀及成熟的风险识别、管控体系,实施有效的风险经营和业务创新。

岑鹏认为,中小微企业普遍抗风险能力较弱,提供供应链金融过程中要注重关注风控问题。他说:“小微企业出现风险问题大概有几种:一是盲目扩张,实行业务多元化,不踏踏实实干一件事情;二是上游的核心企业拖欠账期,把企业拖垮;三是其所处行业出现巨变,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冲击。”

岑鹏指出,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提前做趋势预判,对所服务产业进行一个配置或者组合,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一个有效比例的调配,尽可能降低经济周期波动对资金安全产生的影响。他说:“就辉腾金控来说,我们会降低对这种稳定性较差的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并通过风控模型判别企业在生产链条中的风险。”

(来源:中国证券报 · 中证网)

鲁ICP备18009579号-2
ZSite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