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养老保险 “投资”性质浓厚引质疑

2019-01-04 14:51:00    薛润东    1020    Copied

针对“养老”的产品正大幅度增多:除了创新类商业养老保险层出不穷,养老社区、养老地产也成热点。不过,类似产品涉及的金额偏大,从每年几万元的年保费,到高达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养老社区“入伙费”,不一而足。产品包含的“投资”性质似乎大于“养老”属性。

部分居民发出疑问:如果每年有数万元、数十万元的闲钱可用来购买专项养老保险,那么,如此经济收入水平的人,本来也不用为养老问题担忧吧?

随着地方政府对于养老产业支持力度的增强,年末、年初保险市场上,针对“养老”的产品大幅增多:除了创新类商业养老保险层出不穷,养老社区、养老地产也成为部分城市富裕家庭、白领阶层的关注热点。

养老社区正“时髦”

保险企业近期新推的养老产品,已不再局限在养老保险一隅。从行业统计数据来看,刚刚过去的2018年四季度,在保险地产、社区大举扩张、投资数额高达数亿元的国内保险公司就有7家。其中的泰康人寿保险董事长陈东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企业已在全国拿到了15块地,大力建设保险社区,广东省是泰康人寿积极发展养老社区的重点区域。而中国太保集团也通过了《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3~5年内首期投资100亿元,在全国重点城市打造高品质养老社区。

表面来看,对比传统地产,保险社区的投资时限长、回报率低,并非保险企业较高性价比的投资方向。但实际上,养老社区可以与保险企业原有的保险产品形成有力呼应、互为补充,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板块协同发展,形成一个闭环的商业生态模式。

广州业内的两位保险精算师告诉记者,一个居民(或投资者)要想在该类社区顺利入户,总计付出的投资额多在20万元以上,主要包括前期投资“床位”的费用、投保费用以及养护费用。推而广之,保险企业看重的也正是积少成多、居民长线“养老”带来的红利。

创新养老保险

还可以贷款与理财

新上市的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也呈现出花样翻新、创新不断的趋势。其中,与健康挂钩的创新型养老保险产品,横亘了养老险与健康险两个领域。类似产品的保险费缴纳时间相对较长,15-20年期限的较常见,但每年缴纳的保费数额低于50000元/年的为主流。

另一类养老保险功能兼顾了“理财”,年投保费相对较高,15万-30万元/年的为主流,为此,其交易客户也相对更高端。还有的养老产品新增了 “贷款”功能,参保人急需流动资金时,可申请最高额度为主合同现金价值80%的保险单借款。也有养老保险产品增加了一笔“关爱金”,在等额付出“年金”前,先给付参保者一笔数额较大的关爱金。

普通市民对于“创新养老保险”多有疑问

多数人认为:养老保险始终不应该脱离“养老”这一民生主题,不必追求“噱头”,低保费、高保障的产品更加实用。

疑问一:年保费为什么越来越高?

由于被设置了诸多创新功能,且与“健康险”打包销售,不少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数额高昂,年投保资金高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比如某企业发行的“年金养老”类产品最基础的投保金额也必须是20万元/年,又比如另一家保险企业新上市的养老保险产品中,最高年投保额高达58万元。一些广州市民就此质疑:我要是一年有几十万元的“闲钱”买某类保险,也不用担忧“养老”的问题,还买什么保险?

疑问二:有必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买养老保险吗?

目前市场上养老保险的主流产品是投资类养老险。每家保险公司都建议客户给孩子从5-10岁就开始购买养老保险。买得越早,每年的投保费就相应越低,而相对获得保险年金返还的时间也越长,收益也越高。表面看来,似乎有利于客户。

但实际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而投资市场的机会成本也很高。很难说,30年前开始购买养老保险,就比30年前开始购买蓝筹股更划算。部分银行了理财人士认为,多数工薪族,适合从30-35岁开始补充购买商业养老险。

疑问三:一张保险单,是该“专项”还是“全面”?

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养老保险”产品挂靠在“万能险”产品上,还可以以“附加险”的身份出现,一份保单横亘了意外、医疗、养老、投资等多个领域。但部分理财业内人士建议买保险还是应该专项投资、有的放矢,避免“一张单”造成的资金浪费与概念混淆。

首先,应弄清所在单位为自己购买的“五险一金”都包括哪些产品,其中,国家负责的养老保险涉及多少数额。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购买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的购买顺序应是:优先意外险,接着依次是医疗健康险、重疾险、商业养老保险,最后是投资连结保险。顺序最好不要颠倒。人身安全都没有顾忌,如何还能去想“养老”的问题?

(来源:闪电新闻)

鲁ICP备18009579号-2
ZSite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