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欺诈现象如何解决?

2019-01-14 09:10:00    都灵彩虹    911    Copied

为推动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联合国培机构等相关单位,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下,近期在北京召开“2019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六届普惠金融论坛”。

宋华认为,如何运用科技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情景下有三个问题需要探索,一是如何确切地结合产业场景和产融结合方式,了解需要监管科技的关键点,这是合理智慧监管的第一要务,否则泛泛意义上谈监管,只会使监管苍白和滞后;二是如何确立监管科技的逻辑也是需要探索的问题,即科技只是手段,它服务于金融监管的系统需求,这包括对物的监管(包括金融业务、数据安全和行业或平台信息治理)以及对人的监管(企业金融行为的管理),两类不同的问题需要配合差异但系统化的监管科技,因此,不能唯技术论或技术浮夸;三是不能只谈监管而忽略制度建设和服务,如果制度建设存在需要大力完善的地方,要做好监管科技很难。没有有效健全的制度建设,监管部门之间的管理协同,甚至商业文明和规则文明的确立,监管要么扼杀创新,要么无法对症下药。

以下是宋华发言内容实录

我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实现《智慧可持续的供应链金融》,开始前想先谈一个话题,大家知道最近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获得了今天很多领导关注,我记得易纲行长曾经讲过一个数据,就是我们 今天的中小微占了GDP的比例大概60%,但是真正能够获得贷款余额的占了整个企业贷款余额大概只有37.8%,就说明我们中小微获得资金的状态远远低于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所以大家也就看到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要解决我们中小微的问题。

但是也不瞒大家讲,上个月我做了一些调研,发现我们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今天很多金融机构非常反感,为什么?因为一方面我们要求银行能够提高对中小微贷款坏账的容忍度,但另一个方面我们金融机构却要对坏账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的银行是终身追责,国家政府让我对中小微放贷,一旦出了风险谁背,所以出台政策以后,发现金融机构非常抵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因为事实上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小微融资,这个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解决不了,所以我曾经说,我们的金融机构曾经对中小微的融资有没有激进的时代?有!

大家想想我们十年前,我们这些年前,我们很多银行对中小微都是非常积极的态度给予融资,但是结果是什么?坏账率居高不下,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因为今天整个的信用体系仍然是缺乏的,这也导致了今天供应链金融里面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哪?我把它总结成五种现象,即供应链金融中的欺诈问题。第一个三套马车,这个我就不多讲了,套利、套汇、套税,这是我们今天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常干的事情。第二个曾经给供应链金融巨大打击的虚假单问题,这个我也不多讲。还有一个就是自保自融,最典型的2016年广东纸浆案。最近还出现什么呢?另外两种虚假的现象,一个是一女多嫁案,就是利用自己的业务然后多方融资,尤其是利用民间借贷的不规范来摧大融资风险;还有最近很重要的形态,就是移花接木,以供应链的名义来获得资金,但是用途却发生了改变。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中小微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扣怎么解?如果这个扣不能解,就是风险管控的问题不能解,我们不管制定多少政策解决中小微融资难融资贵都是没有用的。这里的关键在于什么?关键在于三个问题,第一个怎么去保证供应链金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问题,我想这是我们今天不管谈监管科技,还是谈金融科技必须要解决的第一问题。第二个就是资产状态真实性问题。我们资产状态真实性不能管理清晰,前面讲的也不存在。当然还有一个,我想就是动态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的制度环境的健康性问题。

我想这三个问题都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个挑战下我们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看科技。因为今天这个主题是金融科技的问题,包括监管科技的问题。我想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第一个问题,什么叫智慧化,因为我们今天充满着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赋能”,几乎这两年听赋能的词已经听见的一塌糊涂,但是我打死也没搞清楚赋的什么能,所以首先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你到底要干什么,什么叫智慧化。

然后我讲讲刚才提及的交易真实性问题,资产透明性问题,制度健康性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我们今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单纯的谈金融科技、监管科技没有用。

第一个什么是智慧化?智慧化要解决什么?今天供应链越来越多主体化,供应链资产越来越多元化,另外我们业务活动复杂化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做到我们管理的及时化、透明化、互动化和可追溯化?怎么才能够实现这四化呢?一定是要做到这六个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我们讲所谓的金融科技都是空谈,第一个一定要有工具性。工具性是什么呢?一定是管理中的信息由自动化的感知设备能产生,能够及时捕捉到我们运营过程中真实的状态,这就是工具性问题。

第二个相互关联性,管理中所有的参与主体资产信息能不能做高度的连接,所以上一场的圆桌对话的时候,我记不得哪位嘉宾讲的很好,我们在谈监管科技的时候,如果我们监管部门的数据都不能够互通,都不能够有效整合谈什么监管科技,所以这是一个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个智能化,通过ICP能够取代一些非效率和低效率的人工行为,因为所有这个里面金融里面产生的风险都是因为人的因素,且不说道德风险。

第四个是自动化,还有一个就是整合性。最后一个是创新性,这六个问题的实现才是智慧化的根本表现,所以做不到这几点不要谈金融科技,这是一个方面。

在这个情况下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怎么去把握贸易的真实性。真实性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端对端的供应链,什么叫端对端的供应链?第一个就是刚才也有人谈到了跨层级的供应链运营,我记得腾讯老总谈了这个问题,因为供应链涉及到很多级,跨层级的供应链管理不好,他的信息无法掌握,我们很难实现真实贸易背景的反应。第二个就是跨组织的供应链运营,就是我们的云技术、云生产、云仓储、云运输、云服务的体系建立不起来,我们的贸易背景真实性也没有办法体现,只有跨组织的供应链运营和跨层级的供应链运营做到了,才能做到云信用云金融服务,所以我想这是他的根本逻辑。

这个逻辑下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的金融科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想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这六个信号问题,这六个信号我觉得无论是从监管的角度,还是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网络信号,就是中小微究竟在供应链中处于什么位置,这样一种状态反映了贸易的真实性和组织间的关系问题;二个业务信号,就是业务的组成状态和业务的配置状态,因为反映了微观的竞争力;当然还有一个就是 交易信号,对外业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反映了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问题;当然还有 管理信号,就是内部管理的手段,不同的信号就反映了不同的数据要求,不同的信息化要求也要求不同的科技来赋能。当然还有信息信号,比如说信息获取、处理和分享的问题,比如刚才谈到监管科技的问题,但是我想谈一个问题,其实我们的监管科技是有不同的层面,第一个对物的监管,比如说交易的资产、数据的安全。此外, 在供应链情景下,一旦供应链走向了行业层面和整个平台层面,必然会涉及到信息治理问题,我想这是将来我们的监管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换句话说当我们大的产业供应链平台出现之后,整个平台的信息治理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信息信号的问题;当然还有声誉信号,这几个信号的把握才能让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得到体现,如果这六个信号做到了,我们供应链金融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这次我去参加全球供应链金融论坛的时候其实我也在讲这个问题,后来发现国外欧美在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也出现这个状态,什么状态?就是我们今天很多做供应链金融,脑子里面全是想的保理、反保。所以我曾经跟一个企业讲,我说你们的脑海里面天天想这种业务,你们觉不觉得你自己很LOW,为什么?其实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当我们真的把这六个信号,金融科技把它夯实了,我们供应链金融创新的空间非常大,大在哪?实际上当我们用大的场景来看的时候,我们今天供应链金融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从最开始的寻源,寻完源以后跟他签各种框架和协议,签完框架协议以后就有采购行为,采购行为发生以后就会有开票,开票以后就会有核单,核我们的资产,最后一个就是支付。

我们传统供应链金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开票开始,而从开票开始我们传统想的金融产品是什么?我们想的传统金融产品就是保理、反保、福费廷,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在这个阶段,我们也有一种新的金融业务,具有金融属性的业务会出现动态折扣。大家知道今年全球最佳供应链金融的标杆企业是飞利浦和西门子,这个飞利浦和西门子不约而同都在讲,他们从最初的保理和反保开始走向了怎么去通过金融科技往动态折扣这个方向不断延伸,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样,当我们在采购阶段,他会有仓单质押、存货融资,再往前走就有买方保证的订单融资,也就是信用融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只要我们的金融科技夯实了,供应链的场景是非常丰富,所以这是一个我们能不能推进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真正去解决实体经济,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第二个我想要谈的问题就是资产透明性问题,因为大家注意了,资产的透明性管不住,实际上我们的风险无法管住。资产透明性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金融科技的定位,到底赋的什么能。刚才我在讲,这一两年听了半天都没搞清楚赋的什么能,但是我想这又回到了我曾经讲的问题,天平——就是金融科技赋能一定是在对资产端和资金端两端的赋能,资产端的赋能是底层交互客观化,而资金端的赋能债项结构客观化。这里面实际上有几个问题,简单我说一下。底层交互客观化是什么?就是借助于我们金融科技和ICT的技术,能够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管理。因为我们传统金融风险管理都是基于人,是征信,征完信之后用概率论来算我的出险率,然后我的收益能不能覆盖,但是大家注意中国人是最不可靠的,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曾经经营很好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部出问题,所以最不可靠的是人,一定要管到物上面,只有把物物的东西管住了,再用物物推演人物,再推演人人,这个是底层交互客观化方面很重要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债项结构客观化,什么概念?就是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债权债务的关系,这个关系所形成的资金往来,这里面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电子订单、电子运单、电子提单、电子税票等等与物流交割与应收帐款的动态匹配,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为什么讲我们金融科技的发展任重道远,原因很简单,我们如果连一个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最基本的标准都做不到,你谈什么金融科技。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解的另外一个扣,在这个扣下面就形成了我们说的这样一个金融科技的一个大的蓝图,就是他一定是业务模式跟技术的一个循环迭代过程,就是他一定是价值牵引的一个技术蓝图,而这个蓝图包括了三个层面,感知层、数据层、流程层,这个我就不细讲,他是有多个不同的融合性技术来服务于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所以单一的技术不可能能推动我们的金融发展,比如说区块链,最近这几年一说区块链人人皆谈区块链,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仅仅是区块链解决不了任何资产场景中的问题,它只是一个部分,它不可能解决供应链当中所有的问题,因为区块链解决不了资产问题,它能解决什么?它能解决我们的支付结算和标准化单证的流转管理问题,它能解决,但是资产问题它没法解决,所以我们需要融合性金融科技。所以我经常讲不结合业务场景谈金融科技,不结合业务场景来谈监管科技,其实都没有意义。

第三个问题,稍微花一点点时间讲一个健康性问题。刚才我在听了大家的发言以后,非常有感触,发了一个微信的朋友圈,我谈的最后一句话,如果只谈监管科技,而不谈制度建设和服务,所有的监管科技都是胡说。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今天迫切的不仅仅需要监管,我们更需要完善的制度建设。我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世界银行做了一个全球营商环境,其中有一个信贷人权利保护,在2013年我们的指标大概是5分,满分是8分,2015年从8个指标上升到了12个指标,而我们得分是3分,就是总分上升了我们的得分却下降了,为什么?因为这几年我们的制度建设大大的落后。

这个制度建设是什么?三个制度建设,第一个我们的法规体系,所以我说需要建立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规范的金融环境和金融运作的法规,这个问题不解决光监管能起作用吗?起不了,真的起不了,比如说《中小企业延迟支付法》,我最近这些论坛经常在讲这个问题,因为我最近一年为了写我的一本书,把国外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法规全部研读了一遍,大家知道英国1998年就开始制订《中小企业延迟支付法》,2014年对这个法案做了修正;美国是在法典里面做了规定,因为美国是英美法系,他是判例法,最基础的是法典;包括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类似法规指令,什么概念?就是大企业不能恶意占压中小企业的帐期,规定帐期三个月,如果超过三个月他们法律规定要支付年化8%加基准利率,这是强行规定的,但是我们有没有这种法规,有没有这种制度性建设,很可惜,到今天我们真的没看见,所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们怎么能够推动供应链的健康发展,我们怎么能够让我们的金融科技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第二个规范体系,什么叫规范体系?就是需要建立供应链金融运作规范,大家共同遵守的运作规则,比如说我们央行做的应收帐款动产统一登记问题,比如说我们的通用数据保护的问题,这些问题我想这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迫切的建立认知体系,就是要建立我们的规则文明和商业文明,这个我觉得很重要。比如说大家知道欧盟在去年做了一个规定,所有的大企业每两年自愿公告一下自己对中小企业的帐期,用社会进行监督,而我们有吗?没有!这是什么?这是商业文明,所以我经常讲,如果没有商业文明我们的金融,包括供应链金融会出现什么?只会出现流氓式的供应链金融。我非常反感的一种供应链金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的大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为了强行做供应链金融,把供应商的帐期拉长,从原来的六个月拉到一年,从一年拉到两年,活活的把人家坑死,然后揣着一张笑脸,以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在他身上咬一口,这就是流氓,我觉得这是非常糟糕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制度的健康性,只有这“三性”建设出来了,供应链金融才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供应链金融专家宋华。


鲁ICP备18009579号-2
ZSite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