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有机会,供应链金融才有大发展

2019-09-02 11:05:00
刘智远
转贴
3114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运用生产要素,生产商品,并通过交易换取价值回报。

社会化分工协作,并服务于商品价值交换与贸易,形成了供应链体系。

因此,从宏观和产业的角度观察,终端商品在对应供应链中的产出过程,更像是一个由价值流增值,及通过交易分配利润驱动的业务流过程。

而在该业务流的上下游中涉及的各企业主体之间,则是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发生联系的。


地理、时间、操作、天气等客观因素,及一些其他主观因素,都会导致供应链环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无法匹配一致,放大了一段环节的风险,降低了一段环节的效率。

因此,这种商业流转环节中,业务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 脱节 ,也给行业带来了很多机遇,而 供应链金融 就是其中之一。

单纯从资金和信贷投放方的角度思考,行业内的一类共识是,供应链金融是指资金方根据特定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主导企业信用水平,以贸易行为所产生的未来确定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操作进行的融资业务。

简单来说,就是资金流的脱节与不匹配,导致环节中一批企业有资金压力和风险。

这个时候,如果有匹配规模的资金,能够投放在供应链资金流断层环节,舒缓这些企业的资金紧张局面,并依靠未来到位的贸易资金流进行封闭自偿,可以称为供应链金融。


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是国内规模化发展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融资业务的先行者。06年开始,从“1+N-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开始,相关的营销理念和设计技巧深入人心。

供应链金融诞生虽早,但一直受限于操作成本、科技水平、政策条件、批量落地等因素限制,推广运作阻力较大,赠策层面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而得益于近年来各项新兴科技的崛起,包括信息与数字化的帮助,以及大数据、区块链的落地,从2015年开始,国内才掀起行业热潮,供应链金融才在近几年快速发展。

但是数年时间过去了,有了信息化的助力,业务虽然看似搞得如火如荼,但这个行业依然案例多、模式多,一旦涉及到批量落地和标准化推广方面,大部分仍然 雷声大雨点小

此时,心理不禁画上了疑问:“这些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究竟遇到什么 瓶颈 了?”



先简单说说金融的故事。

货币是金融的基础,可以理解为,这是财产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因此他可以充当商品和价值交换的媒介,可以用与贮存价值。

因此,可以抽象理解为,货币也是一种特殊功能的“ 通用标准化商品 ”,而金融就是经营这种特殊商品流通的活动。

而这种特殊商品的标准化,是由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币系统确立的。

在这套体系中,由该地区国家银行(央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就是我们通识的货币。

法币体系中,基础的货币,通过货币发行的方式产生于央行并投放进市场,而央行的的直接后台是谁,不言而喻了。

基础货币的本质,就是央行代表他的后台发行的债务凭证,由央行资产负债表另一端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价值增加,为了与增加匹配,需要合理新增货币投放,来满足社会对货币的增量需求,这是一种能力和愿望的统一。

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中的公众和企业,对货币的持有和需求,受制于风险、认知及各种客观因素左右,会有潜在流动的驱动需求。

比如有人想安稳出借理财换取平稳收益,有人想举债投资换取未来更高收益,而利息,就是对债权人在一段确定的时间内不使用这些货币的一种报酬。

因此, 利率 就是持有货币的 代价 ,存款是暂时失去货币持有权利的报酬,所以说货币的价格就是利率。

完全市场中,货币的供给需求,决定了利率的市场价格,经营资金和货币流通的重要机构主体,就是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吸收存款并投放贷款,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改变了流动货币的使用权和流向。

看起来,货币资金的流通,和商品供应链的流通确实很象,当然,经营这个生意的主体,还有其他的非银金融机构,以及在银行及机构间流通的渠道。



商业银行还有一项的职能,叫 货币创造

商业银行从公众或企业手中吸收富裕货币,形成存款后并同步经营贷款业务,贷款被支付使用,又会以存款形式回流进银行。

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派生出货币的,本质是凭借银行信用通过资产扩张方式,创造出了新的社会货币供给,叫做派生货币。

当然,现实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需要向央行存缴一定比例(货币乘数)的准备金,来限制信贷投放和货币创造的无限扩张。


研究产业供应链,你会发现这是一个 资源配置和优化的过程 ,从企业间供应链进化升级,到产业供应链的成型,整个历程亦是一项长期、复杂且不断演化的 系统工程

而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成型,则是合作关联方在博弈和共赢的制衡下,演化交替形成的。

当然,无论是增长、衰退,还是周期轮动,因货币政策、投资趋势、科技创新、人为因素、自然环境等影响,产业供应链内外的演化发展也一定是动态的。

市场化的发展竞争趋势中,都有集中资源和形成托拉斯的苗头,演化竞争的结果是,大部分行业供应链中,基本都有核心企业的出现。

而行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或者想成为核心的企业,为了保持或增加自身及关联上下游整体竞争性和健康度,会一直进行供应链的 动态 系统优化。


半成品是自制还是外包?物流中心建在哪里?库存应该设置多少天?渠道价格定多少合适?选择哪家供应商来供货?需要储备多少产能来应对销售高峰?调整采购频率和采购周期会对成本和交付有多大影响?今年采取哪种渠道代理模式?哪个问题是应该被优先解决的?

因此, 供应链优化 的过程,就是企业决策者不断 权衡和决策的动态过程

从理想化的角度,需要考虑网络结构、产能规划、仓储布局、滞销风险、资金匹配、生产成本等,整个过程是企业在寻求资产效率及生产要素配置最优解的过程。

当然,对资金可得性和成本的控制,是一个企业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