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中国保理长河的足迹

2019-09-16 09:01:00
杨舸
转贴
2304

中国保理业务量已跃居全球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保理大国,并在全球保理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经 25 年的发展,中国保理业务有效地帮助企业盘活应收账款、缓解企业资金占压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促进贸易、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卓越成就的背后,源自中国保理每一步的负重前行。

从零到世界领先的突破

近年来,保理业务在全球发展迅猛。尽管中国起步略晚,却后来者居上,目前保理业务量已跃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保理大国,并在全球保理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顾中国保理行业发展的历史, 1987 10 月,中国银行与 DISKO FACTORING BANK (德国贴现和贷款公司)签署国际保理总协议,中国保理业务开始萌芽; 1993 年,中国银行成为国内最早加入 FCI 的会员单位,率先在国内开办了国际保理业务,中国保理业务正式启动。

在保理初步发展阶段,我国保理业务规模、品种及服务水平都与国际同业相去甚远。 FCI 统计数据显示, 1993 年至 1999 年,我国每年的保理业务量不足 1 亿美元,经过 7 年的发展,方于 2000 年突破了 1 亿美元,达到 1.97 亿美元。受全球经济不振、国际贸易萎缩的影响,全球保理业务自 2009 年以来增速逐年放缓,中国同样受到影响。然而,值得铭记的是在逆境中,中国保理于 2011 年迎来了令世界瞩目的表现,保理业务量首次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一,并连续保持三年。

此后, 2015 ~ 2016 年期间,受累于全球经济及贸易增速持续下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周期对贸易规模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尽管全球保理业务规模仍是高总量运行,但受到中国保理业务量大幅下降的影响, 2016 年,全球保理业务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不过,中国的保理业务量当年仍位居全球第二。 2016 年,中国保理业务量为 1.7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40.07% 。其中国际保理业务量 694.25 亿美元,同比下降 43.09% ;国内保理业务量 1.23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40.99%

2017 年,全球贸易出现回暖迹象,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是带动全球贸易复苏的关键角色。经过 25 年的发展,根据 FCI 统计结果,中国保理业务量在 2017 年止跌企稳,达到 3.04 万亿元人民币,增幅显著,较 2016 年增长 34% ,占全球保理业务量的 15.6% ,重新成为全球第一大保理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商业保理业务也飞速增长。

根据《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 (2017) 》, 2017 年我国商业保理业务量达 1 万亿元人民币,连续 5 年实现高速增长,对中国整体的保理业务量贡献突出。 2017 年, FCI 修正了其前期对中国保理业务量 2820 亿欧元的统计结果,首次纳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商业保理业务量,修正后的统计结果为 4055.37 亿欧元,扭转了原来较上一年下降 7% 的统计数值为 34% 的正增长,并使亚太地区也出现了 9% 的正增长。这一转换来自于中国商业保理的贡献。

伴随着保理规模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保理业务组织架构、运营制度等日趋完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商业保理也在摸索中前行。在 FCI 历年评比中,中国的银行曾多次获得奖项并长期蝉联全球业务量第一;中国银行业代表长期任职 FCI 管理层,有较强话语权。

从零散到规范化

保理业务的规范化对于保理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近 10 年以来,银行保理及商业保理的行业自律机制组织及监管机构在保理行业规范方面均做出了系列举措。

在银行保理业务规范方面,为引导保理行业自律发展, 2006 11 月,由中国银行牵头,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 12 家中外资银行在北京共同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保理业务同业组织“中国保理商协会”。

2009 3 10 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保理商协会”基础上组建“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 FAC ),陆续制定了《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自律公约》《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国内双保理业务合作协议范本 V1.0 (试行)》等规章,指导银行保理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为规范银行保理业务, 2014 4 月,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 5 号令)等制度,对商业银行保理业务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监管规范要求,成为银行办理保理业务的主要参照标准。

在商业保理业务规范方面, 2012 11 26 日,我国首家及唯一的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 CFEC )成立,主任单位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截至 2017 年底,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共有正式会员单位 202 家,其中商业保理公司 155 家。

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已先后制定了包括《《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会员自律公约》、《保理业务操作风险评估服务机构自律管理办法》、《商业保理从业人员自律公约》等规范制度。 2015 年,商业保理的主管部门商务部进一步颁布了《商业保理企业管理办法(试行)》。

从简单到丰富化

25 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中国保理商积极创新,从初始以国际出口双保理产品为主的单一产品到琳琅满目的各类创新保理模式,不但涵盖了全球供应链金融论坛制定的《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标准定义》中几乎所有保理种类,还进一步扩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保理产品。

除此之外,围绕保理融资资金来源的延伸创新业务也纷纷试水,如保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

2014 年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行采用“备案制”后,我国保理业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长较快,交易所市场累计发行基础资产为“保理融资”类的 ABS 11 只,合计金额 82.99 亿元,发起机构为保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

“中国式保理”走向国际

FCI 统计,全球保理业务构成以国内保理为主,国内保理约为国际保理业务量的 4 倍。 2017 年全球保理业务量 19.42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保理 15.58 万亿元,国际保理 3.84 万亿元。但是,中国的保理构成方面与全球构成有所差异,国内保理占比相对更高。 2017 年,中国国内保理业务量 2.55 万亿元,国际保理 0.49 万亿元,国内保理业务量约为国际保理业务量的 5 倍。

FCI 成员的国内保理业务以无追索权保理为主,其次为以提供融资为主的商业发票贴现、有追索权保理、代收业务占比较小。国际保理业务以出口保理为主,其次是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进口保理占据份额较小(不足 15% )。

2016 年,我国的银行国际保理业务中,出口保理占比约 87% ,进口保理约 13% 。国际保理业务以有追索权保理为主,其中,有追索权出口保理业务占国际保理比重约 78% ,占出口保理比重约 88% ,无追索权出口保理业务占国际保理比重约为 5% ,占出口保理比重约为 6% ;国内保理业务中,卖方保理占国内保理业务量的比重约 73% ,买方保理占比约 27% 。卖方保理中无追索权卖方保理占比约 38% ,有追索权卖方保理占比约 62%

商业保理公司的保理构成中融资型保理业务占比 99.9 %以上,业务类型则以有追索权保理、操作难度较低的国内保理为主。

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创新

随着贸易数字化、电子商务及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供应链金融领域也向数字化平台方向发展。根据国际商会 2018 年全球贸易金融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全球 56% 的受访银行开发了内部的特色供应链金融平台, 27% 使用了外包金融科技公司平台或其他银行平台, 17% 的银行则两种模式皆有。

在中国,保理商也积极探索保理的数字化发展,通过建立内部供应链金融平台或者利用第三方平台方式向客户提供在线保理服务,并尝试通过平台沉淀的大数据进行授信风险管理及融资服务。目前国有五大行和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已建成专业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网银、直连等方式与企业端实现在线连接,提供在线自助融资提款和现金管理等服务,并通过创建场景等方式获客。

为鼓励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也创建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前期,该平台实现了通过与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对接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反向保理,今年又进一步实现了与中国银行、核心企业的三方直连首笔全流程通用模式下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全流程在线反向保理业务。

文章来源:保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