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供应链金融需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向发力
- 2019-01-29 15:31:00
- 都灵彩虹 转贴
- 3638
近年来我国跨境贸易规模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涉足到跨境供应链中,贸易和资金融通领域呈现相对分散和杂乱的局面,亟需更加高效与透明的方式来改善。区块链等数字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及银行以全新的角色融入到跨境供应链的业务模式中,为跨境供应链金融的生态优化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我国跨境供应链金融存在的痛点
我国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目前以于境内阶段和跨境通关的关节节点业务为主,而对于境内外整体供应链资金的交易、支付结算和信贷融资等业务的统筹性和联通性发展略有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服务机构参与角色单一,门槛高,产品多样性不足
目前我国跨境供应链服务以物流为主、金融为辅。供应链资金往来涉及众多——贸易商直接对接其他金融服务机构(融资、保险、代理、保理等)、银行对接承运人、海关。这种双边链状对接模式的短板非常明显:单据审核、融资放款、费用收缴等周期较长,手续繁琐;银行参与供应链角色单一,多级征信成为难题;并且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的门槛较高,融资产品少,成本高。
(二)跨境供应链模式复杂,银行资金融通监管困难,融资风险高
跨境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各异、参与者类型众多。大型公司能够自成模式,中小型企业则碎片式参与,加之货运代理等多方的存在,导致我国跨境供应链条上信息的互联互通困难,物流、资金流的在途实时状况难以监管,企业端和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难以把握,银行无法全程直接参与进行资金融通,因此在资金流管理等金融活动上风险较大。
(三)跨境供应链业务流程覆盖面完整度差
跨境贸易一般包括端到端,从生产地工厂端到消费端。银行同时与客户、经销商、分销商、消费者、运输方等多方进行业务往来,银行向广大中小参与者的金融产品较少,金融支持全链条介入程度低,境内外供应链全链条融通未打通。
区块链技术对跨境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优化
10月19日,荷兰银行(ABN AMRO)与鹿特丹港(Port of Rotterdam)和三星(Samsung)物流和IT部门三星电子(Samsung SDS)合作推出了一项试点项目。该试点将于明年1月将于荷兰鹿特丹港进行,采用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从韩国的一家工厂到荷兰的某地。该项目通过将利用区块链技术,以集装箱运输方式为试验,搭建国际金融物流的高效无纸化管理流程平台。将使国际货物和服务运输、跟踪和融资变得与在线订购图书一样容易。
(一)项目流程设计
三星和荷兰银行合作项目将使用区块链技术整合所有单独的垂直流程为相互信任网络——包括工厂端工作流管理与整链信息实时跟踪相结合,到纸质文件(如运单)的数字化,以及货运或服务的支付、融资等金融活动,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独立和全球化的平台,实现国际分销链资金流、行政信息流、物流和金融流的完全无纸化整合。
区块链为物流链中的所有参与方都提供了一个“单点”,基于无中央管理模式,使用经过验证的交叉数据,将供应链各个参与方的真实信用及信息背景层层紧密地相互联系,盘活全链条信用传导和资金运作体系。由数字化创造自动化,从而创建了一个超高效的跨国际的扁平式供应链金融平台,这次尝试也实现了不同的区块链第一次一起运作。它是通过一个包罗万象的“公证人”实现的,将韩国和荷兰完全独立的不同区块链连接起来。
(二)与其他模式的对比
目前国际海贸易的支付、融资管理和实际运输仍然几乎完全通过单独的垂直式线路进行。三星SDS与荷兰银行合作的跨境供应链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大力推动银行角色在跨境供应链条的统筹作用,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鼓励银行进行资金融通模式的创新,开发特色的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使得跨境多式联运方式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便捷周转,推动供应链金融新业态的发展。
将三星和荷兰银行合作项目与IBM和马士基公司合作的供应链模式相对比:
表1 跨境供应链服务模式对比
可以看到,三星和荷兰银行的合作模式,强化了跨境产业链延伸,更多地惠及到银行和多个参与方,尝试打通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境内外贸易方、仓储、海关港口等平台数据,能更顺畅地解决境内外多种运输方式下的资金通融信用及效率问题。
区块链技术应用对我国跨境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跨境供应链金融将是对我国贸易金融的一次生态性的融合和升级,当银行不仅仅是集中于大型企业的贸易融通服务,而将广泛的中小企业资金融通业务一同融合,银行的核心金融服务能力将大大加强。这也将为跨境供应链整体生态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构筑体系。
(一)依托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跨境贸易信息的穿透
传统跨境供应链中,国内外各利益相关主体间数据信息自成封闭系统、信息割裂、相互信任程度低。借鉴三星和荷兰银行的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采用无中央式管理,完全实现无纸化地实时共享。银行将改善以单一主体为评价范畴的方式,更清晰地衡量企业的资金和信用状况,进而能够不断探索新金融服务场景,综合性的评估整个供应链运营情况,提供金融贷款、支付、还款服务。
(二)重新界定金融机构在跨境供应链金融中的地位,实现跨境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扁平化
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对接跨境供应链网络中的交易环节与运输流程,将涉及汇率风险、融资能力与成本、应收应付、费用代缴等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天然优势上升级解决方案,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供应链相关各个环节,构建境内外供应链端到端的完整金融服务网络体系,提高供应链模式演化发展效率,能够满足企业不同贸易资金融通的需求,促进跨境业务整体高效的金融贸易自由化服务。
转变过去单个银行服务单个企业的状况,使之作全链条式接入跨境供应链,将银行信用融入各环节企业的交易行为和资金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联动性。通过与贸易方、物流方以及其他相关方密切合作、共享货物数据,促进支付、融通、借贷等服务更加流畅,风险可控性更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为参与跨境贸易商提供了众多融资创新型产品组合,为探索供应链业务扩容模式开展了新尝试。
(三)加强国内供应链金融和跨境海运物流链结合,提升跨境供应链竞争力
将金融业务能力延伸到供应链各个环节,有助于建设以供应链企业、贸易方、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融通产品为主的综合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尤其考虑到中小企业发展跨境贸易的缺少解决方案和金融融通、往来渠道等问题,该解决方案将高效改善全产业链的跨境资金融通,保证跨境供应链条上的信息安全性与真实性,满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
跨境供应链全链条上物流与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间是存在联动效应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相互信任网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跨境供应链中的资金融通作用,进而有助于加强我国跨境供应链全产业体系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