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为什么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国企?
- 2019-05-05 10:28:00
- 都灵彩虹 转贴
- 3013
如果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该倒闭但不让倒闭的话,银行就无法做到竞争中性,平等对待所有企业,永远会像现在这样理性选择。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晓春
近来大家非常关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认为银行不愿意给民营企业贷款。
首先,银行没有不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是在银行贷款支持下起来的。其次,这些年银行把更多的贷款投向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确实是有这么一个现象。原因在哪里?也有专家学者批评银行不讲市场规律,不尊重市场,只是听政府的命令放贷款。我的工作经历中,没有遇到政府命令贷款的事情,政府最多是提建议,说这个企业很好,现在临时有点困难,你们银行能不能帮帮忙?最多这么说一下,没有命令。
银行是不是没有遵循市场规律?20多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专家的研究,都指出中国的金融领域有这么几个风险:一个是国有企业,银行把大量的贷款放给国有企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国企没有效率,第二是政府融资平台,还有房地产和影子银行。但是, 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所有的优良资产都在大家说的风险领域,这说明中国的银行都是遵循市场规律,都能够规避风险赚到大钱。反观外资银行,当初加入WTO的时候,大家都在呼喊狼来了,中国的银行马上不行了,但是将近二十年下来,外资银行在这一点声音也没有,什么原因?很大原因是外资总行认为在中国贷款不能贷给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不能做那些影子银行,但结果是,外资银行的不良资产并不低。
为什么银行更愿意给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等贷款?
我讲这么几个很现实的问题。
首先银行追求安全性,不仅是自己,更重要的我们是用客户的存款资金去放贷款,所以我们要对存款负责,所以这个安全性特别讲究。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安全,它不会轻易倒闭,所以可以大胆地对国有企业放贷款,甚至明明看到这笔贷款放下去这个企业经营得不好也照样敢贷,为什么?因为它不会倒闭。
很多人说国有企业没有效率,我说,它不会亏我的钱,利息照样会给我,我就是追求这个,我不追求它的效率,我追求我的效率,我的效率就是本金利息能收到,国有企业能满足我这个要求,那就对了。我们 银行当然也关注企业的效率,但关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贷款本息的安全。只要贷款本息安全,企业效率的高低就无所谓了。政府融资平台毫无疑问也是这个原因,这是第一点。
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是不是真的没有风险?或者只有我们中国才这样呢?也不是。90年代,外资银行对于我们一些政府融资平台也是无限制放贷款——只要政府有担保,但经过广国投破产事件后,外资就再也不敢给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了,因为它有过痛了。所以, 如果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该倒闭但不让倒闭的话,银行就无法做到竞争中性,平等对待所有企业,永远会像现在这样理性选择。
第二,效率。贷款给国有企业、给政府融资平台,包括我们这些影子银行,投的方向基本上也是这些,一笔业务就是几亿、十几亿甚至于几十亿、上百亿,我作为一个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我是去做几十万的业务这么一笔一笔做到十亿要做到多久?效率上来讲肯定做大笔业务,从经济学来讲也是这个道理。
第三,还是讲效率,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的安全性如果说是无可置疑的话,意味着我在风险管理上几乎不需要花什么精力,我只要表面上走得过去就行了,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的检查或者风险管理都是一样的,很简单,这也是符合经济学的定义的。但如果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评估它的风险要花很大的精力,贷前要花真功夫进行风险评估,贷了以后要进行风险的管理,得看住这个钱,这也是一个效率问题,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最后, 万一真的出现了风险,总体上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还是能够比较妥善地来处理,也就是说,真有损失也不会太大,这是一点;另外,对这些的放贷,基本上不会追究责任的,哪怕追究,也是象征性的。但如果是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那就麻烦了,那是实质性的要追究责任,不仅是实质性追究,往往是加重处罚。有时监管机构可能还得问一声,这个客户经理、行长,是不是和企业有那么点关系?如果有这个疑问更麻烦了,查得更狠。
所以我认为不是简单的说民营企业风险高,银行不愿意贷款,而是还有监管制度、政策和监管方式上的问题,正因为这样的一些情况,所以导致银行更愿意给国有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发放贷款。
你能说银行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吗?我认为就是遵循了市场规律,所以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我觉得首先应该是监管理念、监管政策和监管方式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保证金融的供给能够更有效。
刘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