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应重视风险管控 找准转型路径
- 2019-06-04 20:00:00
- 康海 转贴
- 3058
根据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的已公开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相关判决信息,2017年共检索出11812份判决书,较2016年的7343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而自2018年以来,相关合同纠纷也已达2413件。
在行业有关租赁物保全、出租人损失认定等各项配套法律政策尚未完善的前提下,需要融资租赁公司夯实自身内功,做好全部风险管理环节的完善与优化。
当前,租赁机构面临的风险较为复杂。
融资租赁企业面临的风险大致有三类:监管不确定性风险、规范化风险以及与业务相关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经过了10年的发展黄金期,对于现阶段的融资租赁企业而言,统一监管后,行业将比之前更加规范,监管指标也会更丰富,因此,需十分重视规范化风险。
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今后的融资租赁公司应做好做实真实资产,关注资本比例和杠杆率,调整名义或虚拟租赁资产,关注业务创新的风险,降低客户集中度,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模式转型当有道。毋庸置疑,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行业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化、专业化、差异化优势的融资租赁公司,积极的政策导向也给予融资租赁行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现行的主流融资租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比拼规模、业务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机构两极分化严重、专业从业人员稀缺等。现有的融资租赁经营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深度的创新与改革。
当前,融资租赁行业已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新金融监管环境正在形成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如何把握“一带一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创新与转型,是当前业内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勇气、坚持以及承受‘阵痛’的决心。”中国融资租赁(西湖)论坛执行主席程东跃撰文表示,中国融资租赁业的经营模式应该是以创新为核心,实行垂直式、穿透式的经营模式。
如今,找准行业定位、转变盈利方式、创新业务产品,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之路,已被业内视为是融资租赁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最佳选择。
从成熟的租赁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美国目前已由最初的“纯租赁”、厂商租赁转到一揽子的金融工具解决方案。行业专家认为,中国金融租赁还基本处于靠赚取利差来盈利的初级阶段,未来应逐步摆脱单一的利差盈利模式,向多元化收入发展,从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逐步向利差与资产管理要收益并存过渡;由资金(资产)收益向与投行、财务顾问收入并存过渡;由债权收益向与投资收益(租投结合)并存过渡;由持有资产向与流转资产的收益并存过渡。
(来源:亿租亿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