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闽兴医药:超22亿“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因何埋雷?

2019-07-12 10:22:00
都灵彩虹
转贴
3516

供应链融资的应收账款正在爆雷不断。

继诺亚财富旗下产品被曝出现34亿元违约后,业内再度曝出中原证券资管产品中枪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下称闽兴医药)的应收账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接近中原证券人士处获悉,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寻求风险解决方案。而除中原证券外,多家机构也卷入了闽兴医药的这场融资游戏,涉及融资总规模或超22亿元。

多位接近闽兴医药的机构人士表示,由于闽兴医药的融资风险暴露与其所持有对福建医科大附属协和医院的应收账款资产质量和真实性存疑有关,而记者调查发现的多处迹象及不少业内看法也指向了闽兴医药的应收账款存在问题。

从诺亚事件再到闽兴医药事发,多起供应链融资的爆雷也开始促使业内人士对应收账款的确权风控流程进行反思。

多机构躺枪

踩雷闽兴医药的机构并不止于中原证券。

“虽然有一些底层资产是应收账款的项目没有到期,但是不少机构都找上门了,因为有些融资也不可能等到到期再处理相关风险。”一位接近中原证券人士表示。

记者根据动产登记信息统计发现,闽兴医药作为担保方的应收账款转让交易超过8笔(含已注销1笔),平均每笔应收账款转让规模从2亿元至4亿元不等,上述应收账款合计规模已高达22.68亿元,若包括已注销部分登记,则高达26.76亿元。

而在上述的应收账款受让者中,共有华鑫信托、国联信托、兴业信托、华融信托、华药保理、日立保理不少于6家机构赫然在列。

“实际规模可能更高,因为不排除有一些应收账款交易没有在网站上登记的情况,这个网站也只是一个基础设施服务,用户用来自行上传的,平台方面不做审核。”一位接近中登网的机构人士表示,“在一些应收账款项目中,机构发行时也会把登记动产转让信息视为一种风控措施,因为公示应收账款也被视为一种信任背书,就好比对外公开宣布这笔应收账款确认并转让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诺亚财富旗下产品踩雷承兴控股34亿元对京东应收账款案件中,相关应收账款也曾于动产登记平台公示。

产品爆雷的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并未起到相应的风控效果。对此,部分机构已经诉之司法手段。

例如日立保理日前就将闽兴医药和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合同纠纷为由一起推上被告席,该案将于今年10月份开庭;同时,国联信托也于今年5月向无锡中院申请财产保全,获得了法院的认可。

7月11日当天,记者以致电和发函形式向中原证券方面了解详情,对方表示相关事项需要核实,但截至记者截稿前尚未收到相关回复,不过中原证券官网却存在一份公告称旗下两只资管产品无法到期兑付,合计规模达2.41亿元。

为此,记者拨打闽兴医药预留在工商局的四个联系方式,均称因线路问题无法接通;随后,记者又联系了上述应收账款项目中的“负债方”福建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对方表示对此事不知情,事后记者又以患者身份拨打电话,遭到了对方的挂断。

起底闽兴医药

对于陷入风险的多家机构来说,作为融资方的闽兴医药背景表面看来并不深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成立于1994年的闽兴医药共拥有两位自然人股东,其中夏薛雯和郑福明分别持股96.25%和3.75%。

介绍资料显示,闽兴医药为省属大型医药经营企业,主要经营中成药、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制剂等批发业务。

多位接近闽兴医药的福建当地人士表示,闽兴医药并非一家空壳公司,其的确存在相关医药批发销售业务。

虽然如此,但该事件发生后一度失联而后遭遇刑事拘留的实控人夏薛雯,旗下拥有诸多企业。数据显示,夏薛雯担任法定代表人且处于存续期的公司除闽兴医药外,还有北京封邑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皇家万丽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斯捷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恒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大鑫矿业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的控制权。

此外,夏薛雯所担任监事的“壹号金融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控股方系海上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为茶叶商人薛钰,此人同样是“北京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管理中心”实控人。据2014年多家媒体报道,该公司曾是“海上丝绸之路银行”的筹备方之一。

今年5月21日,薛钰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金额高达3.7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被日立保理推上被告席的公司除闽兴医药外,还有一家名为“福建省福鼎市海发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海发医药)”的关联企业,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2016年以来发生四起民间借贷纠纷而成为被告,其实际控制人和法定代表人为谢文海。

今年6月份,谢文海所持有的海发医药股权也遭到北京中院冻结。

记者查询发现,谢文海与薛钰还共同在一家名为“海上丝绸之路中非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而这家公司正是2014年对外宣布打造的“中非渔业联盟总部基地”的运作主体。(详见2014年11月24日本报报道《海上丝绸之路银行筹备扑朔迷离:不知何部门在指导》)

由此可见,除此案中的夏薛雯身陷囹圄外,与其存在潜在关联关系的多家企业和自然人也正遭遇流动性从紧的现实。

反思确权风险

对于卷入此次风波的诸多机构来说,找出风控环节的瑕疵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从上述涉事信托人士处获悉,上述部分涉事机构在提供融资过程中采取了相对规范的操作,例如引入公证人员,甚至选择进入核心企业现场鉴证确认,但最终未能避免这一风险发生。

事实上,如果应收账款真实清晰,作为上述8笔应收账款债务方的三甲医院——福建医科大附属协和医院应当作为该笔融资的还款人,但上述接近涉事信托人士称,相关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没有得到院方承认。

7月11日当天,一位中字头信托公司人士指出,通常三甲医院都是公立的,所以往往不会发生违约,因此该案的风险可能出在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上。

“这些应收账款中可能存在造假嫌疑。”上述接近涉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实际上当时给应收款做确权鉴证的时候是去过现场的,甚至还有相关公证人员在,也就是说闽兴医药的这些融资背后有可能存在刻意的造假情形。”

记者当日获取的一份闽兴医药对福建医科大附属协和医院的应收账款清单发现,该类应收账款的赊账期长达两年,例如2017年5月份出库、由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依诺沙星片”,出库单日期为2017年5月19日,最晚付款日则为2019年5月30日。

“这个付款时间相对有点久,但三甲医院比较强势,再加上拨款等周期,可能有些机构也愿意相信其真实性。”上述中字头信托人士表示。

事实上,从诺亚踩雷承兴的34亿供应链融资,再到如今闽兴医药卷入多家机构,围绕供应链融资的应收账款确权风险正在引起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反思。

“许多应收账款的违规并不是凭空造假,背后往往存在真实的供应关系,这时候最害怕项目方和核心企业员工里应外合,如此利用并夸大供应关系来获得额外的融资规模,对不少机构来说是防不胜防的。”一位从事供应链金融的小贷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企业信用环境宽松时,债务不断循环不会被揭穿,可一旦资金链收紧,裸泳者就会出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关事件发生后,部分提供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的机构可能会强化应收账款的确权核查,不排除后期会有更多风险被查处。

“一些机构可能会自查自身的供应链项目的应收账款确权问题,一旦发现存在瑕疵,有可能会停止为相关项目提供融资,进而导致一些风险被暴露出来。”一位保理行业人士表示,“也不排除某些机构可能和企业捆绑得太深,陷入不得不为其续作项目的境地。”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维,郑敏芳